拔牙前一定要了解的7件事:疼痛程度、期、术后护理全指南
躺在牙科椅上听见医生说"需要拔牙"时,大多数人的手心都会冒汗。作为经历过上万例拔牙手术的医师,我完全理解这种紧张感。但请放心,现代牙科技术早已让拔牙变成一项快速的常规治疗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说说关于拔牙那些你一定要知道的事。
什么情况下必须拔牙?
当牙齿出现以下情况时,医生通常会建议拔除:蛀牙已经损坏到牙根、智齿反复发炎、牙齿松动影响咀嚼、矫正需要腾出空间等情况。但要注意,能补的牙尽量不拔,现在很多过去需要拔除的牙齿都能通过根管治疗保留。
拔牙到底有多疼?
这是患者问得多的问题。实际手术中,规范的局部麻醉能确保整个过程只有轻微拉扯感。术后2-3小时麻药消退后会有肿胀感,但属于可忍受范围。怕痛的朋友可以选择微创拔牙技术,创口更小更快。
拔牙前要做哪些准备?
建议吃饱饭再去拔牙,因为术后2小时不能进食;避开期;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要提前告知医生;近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也需要提前说明。这些细节能大大降低术中风险。
拔牙手术过程详解
标准流程是这样的:先拍片确认牙根情况→口腔消毒→局部麻醉→使用器械松动牙齿→轻柔拔出→清理牙槽窝→止血处理。整个过程通常15-30分钟,复杂智齿可能需更长时间。
术后护理决定速度
咬紧棉球40分钟帮助止血、24小时内不漱口不刷牙、吃温凉软食、避免剧烈运动、48小时内不吸烟喝酒。这些小细节做得好,3-5天就能基本。记得按医嘱服用药,预防感染很重要。
哪些情况需要立即复诊?
如果出现持续出血不止、剧烈疼痛、发热超过38度、伤口出现白色分泌物等情况,要立即医生。正常愈合的创口应该是逐渐消肿的状态,任何异常变化都要重视。
拔牙后什么时候能镶牙?
普通牙齿建议1-3个月后,等牙槽骨稳定。但前牙区可以考虑即刻种植等方案。具体时间要根据个人骨量和愈合情况,医生会给出建议。
后提醒,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的医生关重要。现在有些机构打出的"拔牙""一分钟拔牙"等宣传要理性看待,规范的医疗操作才是的前提。希望每位需要拔牙的朋友都能顺利度过这个小小的治疗过程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