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疼不是病?小心牙体牙髓病悄悄找上门
早上刷牙时突然一阵刺痛,喝冰水时牙齿酸得睁不开眼,夜里莫名其妙牙疼到睡不着……这些信号都在提醒你:牙齿可能已经患上牙体牙髓病了。作为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,近70%的成年人正被这个问题困扰,但很多人直到疼得受不了才想起看医生。
牙齿的"求救信号"千万别忽视
当牙齿出现这三个症状时,说明问题已经比较了:一是持续性的自发疼痛,特别是晚上躺下时更明显;二是对冷热刺激异常敏感,喝口温水都像触电;三是咬合时感到钝痛,像有东西硌着牙。我曾遇到一位设计师患者,长期把牙疼当上火,结果拖到半边脸肿起来才就诊,后不得不做根管治疗。
健康的牙齿就像穿着盔甲的战士,外层的牙釉质是全身坚硬的组织,中间的牙本质布满微细管道,里层的牙髓包含着神经血管。当盔甲出现裂缝(龋齿)、磨损(楔状缺损)或折断(外伤),细菌就会乘虚而入,引发牙髓发炎甚坏死。值得注意的是,长期夜磨牙、爱吃硬物、横向刷牙的人更容易中招。
治疗手段没有想象中可怕
现在主流治疗方式分为"保髓"和"灭髓"两种。对于早期病变,医生会采用生物陶瓷材料进行直接盖髓,就像给牙齿贴创可贴;中度炎症可以做活髓切断术,保留部分健康牙髓;当牙髓完全坏死时,现代根管治疗能在状态下清理感染,用流动牙胶三维充填根管,整个过程就像给牙齿做的"河道清淤"。
很多人听到"钻牙"就腿软,其实现在配备电子麻醉仪和显微镜的诊所,治疗过程几乎无感。上周一位怕疼的中学老师来做治疗,全程握着压力球准备忍痛,结果结束时长舒一口气:"还没打疫苗疼呢。"
这些护牙误区你中了几个?
很多人以为不牙疼就等于牙齿健康,其实牙髓神经坏死初期可能完全不痛;还有人迷信"杀神经"一劳永逸,殊不知失去营养供给的牙齿会变脆易裂;更常见的是把漱口水当药,其实它只能清洁表浅菌斑。要命的是网传的止痛偏方,用花椒、大蒜塞牙洞,反而可能加重感染。
建议养成这三个习惯:每半年做次口腔检查,就像汽车定期保养;发现黑线、裂纹及时处理,别等小洞变大洞;选择软毛牙刷,采用巴氏刷牙法,避免"锯"坏牙颈部。记住,再好的假牙也不如自己的真牙,治疗越早,牙齿的"寿命存款"就剩得越多。
关于治疗的常见疑问解答
"根管治疗要做几次?"一般来说2-3次,炎症的可能需要多次换药;"治疗后的牙齿能用多久?"规范治疗+牙冠保护,用十几年很常见;"会不会影响旁边好牙?"治疗对邻牙零损伤。关键是选择有橡皮障隔离系统的正规机构,避免二次感染。
近接诊的90后程序员小张就很有代表性:早期发现牙面黑点没在意,直到疼得撞墙才来就诊。其实如果他在出现黑线时就处理,几百块补牙就能解决,后却花了十倍代价做根管治疗。牙齿问题就像程序BUG,早发现早修复才是性价比高的选择。
下次遇到牙齿敏感或疼痛时,别急着吃止痛药掩盖症状。及时拍张牙片检查,可能半小时就能解决的问题,别拖成需要马拉松式治疗的大工程。毕竟,我们每天要用牙齿咀嚼上千次,值得为它多花点心思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