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口腔健康常见问题及科学护理指南
很多家长发现,孩子的乳牙蛀了总是不当回事,觉得"反正要换牙"。事实上,乳牙的健康直接影响恒牙发育和面部骨骼生长。今天就聊一聊家长关心的儿童口腔问题,以及如何帮孩子做好科学防护。
为什么乳牙坏了必须及时治疗?
乳牙从6个月开始萌出,到12岁左右才完全替换完毕。这期间如果出现蛀牙不处理,可能导致牙髓炎甚根尖周炎,疼痛会影响孩子进食和睡眠。更的是,乳牙下方的恒牙胚可能被炎症波及,导致将来恒牙发育不良、排列不整齐等问题。
临床常见的情况是,乳牙过早缺失后,邻牙会向缺牙位置倾斜,后续恒牙萌出时空间不足,不得不进行正畸治疗。与其等将来花更多时间矫正,不如现在就把基础打好。
儿童高发的三类口腔问题
1. 奶瓶龋:夜间喂奶后不清洁,奶渍在牙齿表面发酵产酸。特征表现为上门牙靠近牙龈部位出现环状缺损。
2. 窝沟龋:6岁左右萌出的恒磨牙(六龄齿)咬合面凹凸不平,容易残留食物。建议7-9岁期间做窝沟封闭,预防成本远低于治疗费用。
3. 牙列不齐:长期口呼吸、咬嘴唇等不良习惯会导致"龅牙""地包天"。3-5岁是干预黄金期,简单的肌功能训练器就能有效改善。
家长容易忽略的护牙细节
刷牙工具选择:3岁以下用米粒大小含氟牙膏,牙刷头不超过两颗牙的宽度。电动牙刷并非必需,重点是要掌握"巴氏刷牙法"——刷毛斜45度朝向牙龈,小幅度水平颤动。
牙线使用时机:当两颗牙挨到一起时就需要用牙线。很多孩子后牙邻面蛀牙,都是因为家长以为"牙缝不用清洁"。
定期检查频率:即使没有症状,也应每3-6个月检查一次。设备能发现早期脱矿等肉眼看不见的问题,及时涂氟可以逆转轻微龋坏。
看牙医不哭闹的实用技巧
提前用绘本讲解治疗流程,比如《牙医怕怕鳄鱼怕怕》;就诊尽量选择简单项目,如涂氟或检查,建立信任感;治疗中可以用手势沟通(如竖起拇指表示需要暂停);治疗后适当奖励,但避免用糖果作为奖励。
现在很多儿童口腔科都配备动画片播放设备,部分机构采用香蕉味的乳胶牙托,这些都能减轻孩子紧张感。关键是要让就医体验变得中性甚积极,而不是惩罚性的记忆。
关于换牙期的注意事项
恒牙萌出时如果乳牙未脱落,要及时拔除滞留乳牙;新牙边缘呈锯齿状是正常现象;门牙刚萌出时较大,随着面部发育会逐渐协调。如果8岁还没开始换牙,建议拍片检查是否有恒牙胚缺失。
特别提醒:不要用力摇晃松动的乳牙,可能导致牙龈撕裂感染。自然脱落的乳牙通常牙根已吸收,断面平整,若发现牙根尖锐完整,可能是外伤导致,需要就医检查。
儿童口腔健康需要家长、孩子和医生的共同配合。记住一个原则:预防的花费永远比治疗更经济,投入的时间永远比补救更值得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