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体牙髓病治疗有必要吗?医生哪些情况必须做根管治疗
近在门诊遇到不少家长问:“孩子蛀牙疼得,医生建议做根管治疗,但听说要‘杀神经’,真的有必要吗?”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成年人中——一颗反复疼痛的牙齿,到底该直接补还是做根管?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讲清楚牙体牙髓病治疗的真实情况。
什么样的牙齿需要做根管治疗?
当蛀牙发展到牙髓(俗称“牙神经”),或者牙齿因外伤导致牙髓暴露时,普通的补牙已经无法解决问题。这时细菌会通过龋洞侵入牙髓腔,引发剧烈疼痛,甚导致根尖发炎、牙龈脓肿。如果放任不管,可能影响邻牙或导致骨质流失。
这几个信号说明你可能需要根管治疗:
1. 冷热刺激疼痛持续十几秒以上;
2. 晚上睡觉时牙齿突然抽痛;
3. 咬东西时某个点位特别敏感;
4. 牙龈上鼓起脓包。
根管治疗怎么做?到底疼不疼?
很多人对根管治疗的恐惧来源于“钻牙”和“抽神经”的传言。其实现在正规机构的治疗流程已经非常成熟:先打麻药麻醉患牙,再用专用器械清理感染的牙髓,消毒后填充根管,后用树脂或牙冠修复牙齿外形。全程疼痛感甚低于拔牙。
关键提醒:如果医生建议分次治疗(比如先放药),一定要配合完成。急于一次性做完可能导致炎症复发。
这些误区让很多人后悔莫及
1. “乳牙蛀了不用治,等换牙就行”
错!乳牙蛀到牙髓会感染下方的恒牙胚,可能导致新牙长歪或发育不全。但6岁以上接近换牙期的乳牙,可以评估后直接拔除。
2. “做完根管必须戴牙冠”
前牙一般用树脂修复即可,只有后牙因咀嚼力大才需要牙冠保护。但若牙齿缺损超过1/3,医生会建议做冠延长使用寿命。
3. “根管治疗会导致牙齿变脆”
牙齿变脆的真正原因是龋坏或治疗前的大面积缺损,规范的根管治疗反而能保留患牙。
这几种情况其实可以避免根管
1. 早期龋齿未伤及牙髓时,及时补牙能阻断发展;
2. 年轻恒牙(牙根未完全闭合)可采用活髓保存术;
3. 一过性敏感可通过治疗缓解。
重要提示:拍牙片是判断是否需要根管的金标准,肉眼观察只能初步判断。
治疗后如何护理?
1. 术后2小时避免进食,24小时内不用患侧咀嚼;
2. 暂封材料脱落需及时复诊;
3. 完成全部治疗后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;
4. 避免用治疗过的牙齿咬硬物(如冰块、蟹钳)。
选择机构要注意什么?
1. 必须使用橡皮障隔离唾液(降低感染风险);
2. 治疗前需拍摄术前术后牙片对比;
3. 查看消毒流程是否规范(器械包装、椅位消杀记录);
4. 复杂病例建议选择有显微镜设备的机构。
后提醒:牙疼千万别拖!早期治疗可能几百元补牙就能解决,拖到根管阶段费用可能翻倍。定期口腔检查才是真正的省钱之道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