龋齿填充:及时修复小洞,守护牙齿健康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?吃冰淇淋时突然一阵酸疼,或者刷牙时发现牙齿上有个小黑点?这可能是龋齿在提醒你:该补牙了!龋齿填充是牙科常见的治疗之一,但很多人对它一知半解,甚因为害怕而拖延治疗。今天,我们就来龋齿填充的那些事,让你明明白白保护牙齿。
龋齿不补行不行?小洞不填变大坑
很多人觉得“牙齿有个小洞没关系”,结果硬生生拖成需要根管治疗的大问题。龋齿就像牙齿上的“锈蚀”,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性物质,慢慢腐蚀牙釉质。早期可能只是颜色发黑,但如果不处理,蛀洞会越来越深,伤到牙髓时就会引发剧烈疼痛。这时就不是简单补牙能解决的了,可能要做根管治疗甚拔牙。及时填充龋齿,不仅能阻断细菌入侵,还能牙齿形态和功能,省时又省钱。
补牙材料怎么选?三种常见类型对比
现在主流的龋齿填充材料有三种:银汞合金、玻璃和复合树脂。银汞合金结实耐磨损,但颜色不美观,适合后牙;玻璃能释放氟化物防蛀,但强度稍差;复合树脂颜色接近真牙,粘性强,适合前牙修复。具体选哪种,医生会根据龋齿位置、大小和你的需求来建议。比如门牙的浅龋,用树脂填充就能达到既结实又美观的。
补牙过程:其实没你想的那么可怕
很多人对牙科椅有心理阴影,其实现代补牙已经轻松多了。整个过程大概30-60分钟:先局部麻醉(几乎),清除腐坏组织,消毒窝洞,然后填充材料并,后打磨抛光。如果是深层龋齿,医生可能会先放保护牙髓的衬垫。全程只有器械的轻微声音,配合好的诊所还会给你戴耳机听音乐分散注意力。
补牙后注意这5点,更持久
刚补完牙2小时内别吃东西,24小时内避免用补牙侧咀嚼硬物。有些人对冷热敏感是正常现象,一般几天就会消失。日常要坚持使用含氟牙膏,学会巴氏刷牙法,牙线清理邻面——这些习惯能防止补牙边缘再蛀。别忘了每半年检查一次,医生能及早发现新发龋齿。如果发现填充物脱落或断裂,一定要及时复诊。
关于龋齿填充的3个常见误区
误区1:“补过的牙永远不会再蛀”:填充材料边缘可能因微渗漏滋生细菌,维护不当仍会二次龋坏。
误区2:“补牙要把洞越磨越大”:现代微创牙科主张尽量保留健康牙体,只清除腐质。
误区3:“孕妇不能补牙”:孕中期是相对的治疗期,放任龋齿反而可能引发感染。
预防胜于治疗:简单4招远离龋齿
减少碳酸饮料和甜食的摄入频率,吃完及时漱口;每天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,每次少2分钟;牙线清洁牙缝比牙刷更重要;儿童可以去做窝沟封闭。记住,龋齿是渐进式发展的,定期口腔检查能让你花小钱省大钱。
牙齿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“工具”,别等到疼得睡不着才想起看牙医。发现黑线、黑点或敏感症状时,早检查早填充,既能避免后续复杂治疗,又能保留更多天然牙体。现在很多诊所都有舒适化治疗选项,恐惧真的不该成为拖延的借口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