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疼忍不了?牙体牙髓病可能比你想象的更
深夜被牙疼惊醒,含冰块、吃止疼药都不管用——这种经历很多人都有过。大多数人觉得"忍忍就过去了",但你可能不知道,这种反复发作的牙疼,很可能是牙体牙髓病在作祟。
什么是牙体牙髓病?
简单来说,就是牙齿硬组织(牙釉质、牙本质)受损后,细菌侵入牙髓引发的炎症。牙髓是牙齿里层的"神经血管组织",一旦感染,不仅会让人疼得睡不着觉,还可能引发更的口腔问题。
很多人以为"牙洞不疼就不用管",这是个危险误区。当龋齿发展到牙本质深层时,冷热刺激会引发短暂疼痛;如果继续放任,细菌突破牙髓腔,就会变成持续性剧痛,甚导致牙髓坏死。
这些症状出现要当心
• 喝冰水时牙齿有尖锐刺痛感
• 咀嚼食物时某颗牙特别敏感
• 夜间突然牙疼,躺着比站着更痛
• 牙龈上莫名鼓起小脓包
特别要注意的是:当牙齿从"阵痛"变成"不碰也疼",甚疼痛辐射到半边脸时,说明牙髓可能已经感染。
为什么不能硬扛?
有人觉得"牙疼不是病",其实牙髓炎症发展极快:
1. 早期:及时补牙就能解决问题,费用低、疗程短
2. 中期:需要根管治疗,约需2-3次就诊
3. 晚期:可能引发根尖周炎、颌骨感染,甚需要拔牙
临床数据显示,90%的拔牙病例都源于早期未及时治疗的牙体牙髓病。更麻烦的是,缺失牙会导致邻牙倾斜、对颌牙伸长,后期修复成本可能增加3-5倍。
现代治疗比你想象中轻松
现在的牙体牙髓治疗早已不是"电钻+惨叫"的恐怖场景:
显微根管治疗:在放大20倍的视野下操作,能清理感染组织,保留更多健康牙体。数据显示,显微技术能让治疗提升95%以上。
麻醉技术:先用表面麻醉凝胶,再用超细针头注射,让打麻药的过程几乎无感。特别适合对疼痛敏感的人群。
生物陶瓷充填:用于根管充填的新材料,具有更好的密封性和生物相容性,能显著降低二次感染风险。
日常预防的3个关键点
1. 刷牙要"面面俱到":每天少2次,每次不少于2分钟,特别要注意清洁后牙邻接面。牙线比牙刷更能清理牙缝中的菌斑。
2. 饮食有讲究:少喝碳酸饮料,饮用后先用清水漱口,30分钟后再刷牙。吃甜食后建议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。
3. 定期检查不能少:即使没有症状,每年也应做1次口腔检查+洁牙。早期的釉质脱矿通过涂氟就能逆转,花费不到百元。
关于治疗的常见疑问
"根管治疗后的牙齿能用多久?"
规范治疗+全冠保护的牙齿,使用10年以上的超过85%。关键是要避免咬硬物,并定期复查。
"治疗要跑好几次好麻烦..."
现在有些浅层病变可通过一次性根管治疗完成。具体方案需医生评估感染程度后决定。
记住:牙疼是身体发出的警报。与其忍受反复发作的痛苦,不如早诊断早治疗。健康的牙齿,才是好的"品"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