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疼不是病?警惕牙体牙髓病悄悄毁掉你的牙齿
深夜被牙疼惊醒的人一定懂这种折磨——像有人拿电钻在牙根上打洞,太阳穴跟着突突跳,止痛药吃了两片也不见好。第二天捂着半边脸去诊所,医生看完片子却说:"这颗牙的牙髓已经发炎了,得做根管治疗。"很多人这时候才次听说"牙体牙髓病"这个名词,但其实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,近80%都正在被这类口腔问题困扰。
你的牙齿比你想象的更脆弱
当巧克力突然让你倒吸冷气,喝冰水时牙齿酸得发抖,这些信号就像汽车的灯。健康的牙齿外层有牙釉质保护,中间是牙本质,里层藏着牙髓和神经。当蛀牙突破道防线,冷热刺激就会直接传导给牙神经。如果继续放任不管,细菌就会攻陷牙髓腔,引发剧烈疼痛,这就是典型的牙髓炎。
更麻烦的是,有些牙齿表面只有小黑点,内部却已经蛀空了大半。去年有位设计师患者就是这样,明明定期洗牙却突然牙根肿痛,拍片才发现邻接面藏着大范围龋坏。这种"隐形蛀牙"爱躲在牙缝和填充物边缘,普通检查很难发现。
根管治疗真的那么可怕吗?
听到要"杀神经",很多人立马想逃。其实现在的显微根管治疗早已不是老一辈口中的恐怖体验。机构会先用三维CT定位病灶,在麻醉状态下用比头发丝还细的器械清理感染组织。全程操作,单颗牙通常1-2次就能完成。相比直接拔牙,保留原生牙能让咬合力量提高60%,还避免邻牙倾斜等后续问题。
需要注意的是,治疗后牙齿会变脆,需要戴冠保护。有位餐饮老板就是没遵医嘱,啃螃蟹时把治疗过的牙崩裂了,后不得不种植,多花了上万元。这不是医疗事故,而是忽视术后护理的典型后果。
预防胜于治疗的五个关键点
1. 每年少一次口腔检查,蛀牙初期补牙只要几分钟,费用不过几百元
2. 学会使用牙线,牙刷只能清洁60%的牙面
3. 饭后别急着刷牙,先用水漱口等待半小时
4. 牙龈出血可能是牙周病前兆,别用"上火"自我诊断
5. 已经做过治疗的牙齿,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
牙齿不像皮肤能自我修复,每一次治疗都是对原生结构的损耗。那些说"忍忍就过去"的人,后往往付出更大代价。现在拿起手机预约检查,可能就省下了未来的根管治疗费用。毕竟在口腔健康这件事上,贵的不是治疗费,而是拖延的时间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