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体牙髓病常见问题全解析:从疼痛到治疗,一篇读懂
牙齿突然疼得睡不着?喝口冰水像触电?这些可能是牙体牙髓病在作祟。作为每天和牙齿打交道的医美编辑,今天就带大家用直白的语言,揭开牙体牙髓病的神秘面纱。
牙体牙髓病到底是什么?
简单来说,牙体就是牙齿硬组织(比如外层牙釉质),牙髓则是牙齿内部的“软芯”,包含血管和神经。当细菌突破牙釉质入侵牙髓,就会引发炎症——这就是牙髓炎,俗称“牙神经发炎”。
常见诱因就藏在我们生活中:蛀牙不及时补、牙齿裂了没处理、甚刷牙太用力造成的楔状缺损,都可能给细菌开绿灯。
你的牙齿在发这些“求救信号”
1. 自发痛:半夜突然牙疼,像有人拿锥子戳神经 2. 冷热敏感:喝口温水都像受刑,但奇怪的是冰敷反而能缓解 3. 咬合痛:吃饭时不敢用患侧牙齿,一咬就疼得倒抽气 4. 牙龈肿包:牙根附近鼓起小包,有时会流脓
别等到疼得撞墙才就医!早发现的患者可能只需要简单补牙,拖久了可能连根管治疗都救不回来。
治疗方案怎么选?
轻度损伤:如果细菌还在牙釉质层,医生会用树脂材料补上蛀洞,过程就像用“牙齿橡皮泥”填坑,全程。 中度感染:伤到牙本质时,可能需要垫底材料保护牙髓,再补牙。有些深龋患者会先观察2-4周,确认牙髓活力。 重度炎症:一旦牙髓坏死,就要做根管治疗。别被传闻吓到,现在有显微根管技术,比拔牙保守多了。治疗后建议做牙冠保护,否则牙齿容易劈裂。
关于治疗的5个
1. 根管治疗≠拔神经,而是清理发炎组织后消毒填充 2. 治疗过程打麻药,90%的患者反映还没打针疼 3. 治疗后牙齿不会“变死”,只是没有痛觉感知 4. 做牙冠不是医生想赚钱,是防牙齿碎裂的刚需 5. 治疗周期2-3次是常态,宣称一次完成的要警惕
这些误区耽误了多少人?
“牙不疼就不用治”:慢性牙髓炎可能暂时不痛,但细菌正在啃噬牙根。等牙龈长脓包时,治疗费要翻倍。 “根管治疗伤身”:现代技术对全身影响极小,反而是炎症不控制可能引发心脏病等全身疾病。 “杀神经后牙齿会黑”:变色多是牙髓坏死导致,规范治疗配合牙冠,牙齿照样能白净。
预防成本永远低
1. 每年洗牙时让医生用探针检查牙齿表面,早发现早处理 2. 含氟牙膏+巴氏刷牙法,齿缝配合牙线清理 3. 别把牙齿当开瓶器!啃骨头、咬冰块的帅不过三秒 4. 糖尿病患者、孕期女性更要定期检查
后提醒:网上那些“牙疼含花椒”“大蒜止痛”的偏方,顶多麻痹神经,细菌可不会自己搬走。与其疼到怀疑人生,不如早点和牙医约个15分钟检查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