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治疗有必要做吗?解答你的疑惑
很多人次听到“牙周治疗”这个词时,心里都会打个问号:我的牙齿看起来没问题,为什么医生建议我做这个?其实,牙龈出血、口臭、牙齿松动这些问题,很可能就是牙周疾病在作祟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却关重要的口腔健康话题。
你的牙龈正在发出求救信号
早晨刷牙时看到牙刷上有血迹,很多人会以为是刷牙太用力。实际上,这正是牙龈炎常见的表现。当牙菌斑长期堆积,牙龈就会发炎红肿,轻轻一碰就容易出血。如果不及时处理,炎症会向深层发展,演变成牙周炎。
更麻烦的是,牙周炎早期往往不痛不痒,等感觉到牙齿松动时,可能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了。这时候牙槽骨已经开始吸收,就像大树周围的土壤流失一样,牙齿失去了支撑的基础。
牙周治疗到底怎么做?
常规的牙周治疗主要分为四个步骤:首先是的口腔检查,医生会用探针测量牙龈与牙齿之间的“口袋”深度;然后进行龈上洁治(俗称洗牙),清除看得见的牙结石;接着是龈下刮治,清理牙龈下方的牙结石和病变组织;后是抛光处理,让牙面变得光滑不易沉积菌斑。
对于比较的病例,可能还需要配合药物治疗或者牙周手术。整个过程都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,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,大家完全不需要过分担心。
治疗后的护理同样重要
做完牙周治疗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,日常护理才是关键。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缝刷,每天少刷牙两次,配合使用牙线清理牙缝。很多患者反映治疗后牙齿对冷热敏感,这是正常现象,一般1-2周就会缓解,期间可以使用感牙膏。
定期复查也不能马虎,通常治疗后3个月要回诊检查。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后续维护方案,确保治疗持久稳定。
这些误区要当心
“洗牙会让牙缝变大”是常见的误解。事实上,牙缝本来就存在,只是被牙结石填满了。清除结石后,原本被掩盖的问题暴露了出来,这并不是治疗造成的。
还有人认为“治疗一次就能”,这也是不对的。牙周疾病是慢性病,需要长期管理。就像高血压、糖尿病一样,控制得好可以终生保持稳定,但不可能一劳永逸。
预防胜于治疗
其实,牙周疾病完全可以通过日常预防来避免。除了认真刷牙,每年1-2次的洁牙很有必要。吸烟、压力大、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要注意,这些因素都会增加患病风险。
如果发现牙龈出血、红肿、口臭持续不缓解,建议尽早就诊。早期干预不仅好,花费也少得多。记住,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的,紧贴牙面,刷牙时不会出血。
牙周健康关系到全身健康,绝不能掉以轻心。现在预约牙周检查,给自己的口腔做个体检吧!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