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治疗有必要做吗?这份指南为你解答疑惑
每次刷牙出血,牙龈红肿,你是不是都觉得“过两天就好了”?如果你也这么想,那可能要当心了。牙周问题就像沉默的“口腔”,初期不痛不痒,等察觉到时,牙齿可能已经保不住了。今天我们就来牙周治疗那些事儿,用直白的语言告诉你:为什么牙周治疗不能拖,以及它到底是怎么做的。
一、为什么你的牙龈总爱出血?
早上刷牙时牙膏沫里带血,啃苹果留下红印子……这些信号都在提醒你:牙周可能出问题了。健康的牙龈应该是淡粉色、紧贴牙齿的,如果变成深红、肿胀甚一碰就出血,大概率是牙菌斑和牙结石在作怪。
这些顽固的细菌团会不断刺激牙龈,引发炎症。如果不及时清理,它们还会像挖墙脚一样,慢慢牙齿周围的骨头,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。据统计,35岁以上人群近八成有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,但主动就诊的人不到。
二、牙周治疗到底是怎么做的?
很多患者一听“治疗”就紧张,其实牙周治疗分阶段,远没有想象的可怕:
1. 基础治疗:俗称“深层清洁”,医生会用超声波或手工器械,清除牙龈上下的牙结石和菌斑(洗牙只是其中一步)。这个过程可能会有轻微酸胀感,但通常不打麻药也能忍受。
2. 药物辅助:对于炎症较重的患者,医生可能会在牙龈下放置抗菌凝胶,或者开具漱口水帮助控制感染。
3. 定期维护:治疗后的3-6个月需要复诊,医生会检查情况并做局部清洁,这一步是防止复发的关键。
三、关于牙周治疗的5个
1. 洗牙≠牙周治疗:洗牙只能清洁牙龈以上的部分,对于已经形成的牙周袋为力。
2. 治疗不会让牙缝变大:牙缝变大是因为原本填满缝隙的结石和肿胀牙龈消退了,及时治疗才能阻止缝隙继续扩大。
3. 早治疗更省钱:轻度炎症可能几次清洁就能控制,等到牙槽骨吸收时,可能就需要手术甚种牙了。
4. 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: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速牙周,这类患者需要更频繁的牙周维护。
5. 治疗后牙齿敏感是暂时的:通常1-2周会缓解,使用感牙膏能加快。
四、日常护牙的正确打开方式
治疗后维护比治疗本身更重要,记住这三个关键点:
工具升级:换成小头软毛牙刷,配合牙缝刷或冲牙器清洁牙缝,普通牙线难以清除牙周袋深处的菌斑。
手法改进:试试“巴氏刷牙法”——牙刷斜45度对准牙龈沟,小幅水平颤动,别像锯木头一样横刷。
定期复查:即使没有不适,每年也少要做一次清洁,就像汽车需要定期保养一样。
写在后的话
牙周病是慢性病,治疗的核心是“控制”而非“”。越早干预,越能保住你的天然牙齿。下次刷牙出血时,别再把它当成“上火”,花半小时做个检查,可能就免去了日后拔牙的遗憾。记住,对待牙周问题就像对待慢性病——不痛不治的观念,早该淘汰了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