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:牙齿脱落的隐形,这些早期信号千万别忽视
早晨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,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报。作为我国成年人失牙的首要原因,牙周病发病率高达70%以上,但真正重视的人却不足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沉默的口腔健康。
牙龈红肿出血不是"上火",而是身体在求救
很多人把牙龈出血归结为"上火",喝点凉茶就完事。事实上,健康牙龈在正常刷牙时是不会出血的。当菌斑中的细菌刺激牙龈组织,会引起扩张充血,这时稍微触碰就会出血。就像皮肤破口会流血一样,牙龈出血是组织受损的明确信号。
更危险的是,出血症状可能间歇性出现。当身体免疫力较强时,炎症暂时缓解,出血停止,这容易让人误以为"自愈"了。实际上细菌仍在持续牙周组织,就像埋在土壤里的白蚁,表面平静,内里早已千疮百孔。
从牙龈炎到牙齿脱落:牙周病的三个阶段
阶段:牙龈炎 牙龈边缘红肿,刷牙出血,口腔有异味。此时病变仅局限在牙龈组织,牙槽骨尚未受累。及时治疗可完全。
第二阶段:早期牙周炎 牙龈开始萎缩,牙缝变大,牙齿看起来"变长"。X光片可见牙槽骨轻度吸收,好比树根周围的泥土开始流失。
第三阶段:中重度牙周炎 牙齿松动、移位,咀嚼无力,时牙齿自行脱落。此时牙槽骨丧失超过1/2,就像树根失去支撑的土壤,再挺拔的树木也会倾倒。
每天坚持这三步,远离牙周病困扰
正确的刷牙方法: 建议使用软毛牙刷,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,小幅震颤清洁牙龈沟。记住"333"原则:每天刷3次、每次3分钟、饭后30分钟内刷牙。
牙线使用不能少: 牙刷只能清洁60%的牙面,剩下40%的邻面需要牙线帮忙。就像打扫房间不能只擦地板,家具缝隙也要清理。刚开始使用可能会出血,坚持1-2周后出血会明显改善。
定期洗牙很重要: 即便再认真刷牙,牙结石也会逐渐形成。建议每6-12个月进行洁治,就像汽车需要定期保养一样。注意洗牙不是美容项目,而是基础的口腔治疗。
关于牙周病的五个认知误区
误区一:牙齿不疼就不用看医生 牙周病早期往往不痛不痒,等出现疼痛时,通常已发展到中晚期。就像高血压没有症状,但危害一直在持续。
误区二:洗牙会导致牙缝变大 牙缝本来就是存在的,只是被肿胀的牙龈和牙结石填满。洗牙后原貌,反而能阻止病情恶化。
误区三:孕妇不能治疗牙周病 妊娠期激素变化更容易引发牙龈炎症,期(妊娠4-6个月)完全可以接受必要治疗。
误区四:假牙就不用担心牙周病 假牙同样需要清洁基牙和黏膜,固定假牙边缘更容易堆积菌斑,都需要特别护理。
误区五:牙周病只影响口腔 研究证实,牙周细菌可能进入循环,增加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全身疾病风险。
牙周治疗后如何科学维护?
治疗后1-2周内避免吸烟、饮酒和辛辣食物,就像皮肤伤口需要时间愈合。使用医生推荐的漱口水时要注意:含氯己定的漱口水连续使用不宜超过2周,否则可能造成牙齿着色。
观察牙龈颜色变化是简单的自检方法:健康牙龈呈粉红色,质地坚韧;发炎的牙龈呈鲜红色或暗红色,表面光亮肿胀。每月对着镜子检查一次,能及时发现问题。
记住,牙周病治疗不是一劳永逸的。就像花园需要定期除草,牙周维护也需要终身坚持。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,才能让牙齿陪伴我们更长久。


